犹念不仁的犹是一个成语,源自于《左传·哀公十四年》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对于同样的事物或者情感,他的态度或者行为却完全不一样,表现得没有一丝恩情和仁爱之心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冷漠、无情甚至残忍的态度,常常与人性的善良和仁爱相对立。
成语的来源是关于春秋时期晋国哀公的一段故事。故事中,哀公的岳父齐宣公去世,哀公派使臣杀掉自己岳父的马,以示对岳父的哀悼。然而,当他的儿子宁敬考虑到岳父马有无依无靠,应该留下来喂养它。于是,他命令宰客将马杀死,然后烹煮它,以供哀公亲自品尝。哀公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震惊和恶心,对宁敬说:“杀马而烹马,岂念马也?”而宁敬回答说:“念终无念。”这段故事体现了哀公对岳父的冷漠和宁敬对岳父马的残忍。
犹念不仁的犹是一个贬义词,表示一个人对待事物或者情感的不公正和无情。这个成语所描述的人常常是利己主义者、无情的人或者是缺乏同情心和怜悯心的人。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。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,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完全没有把他人的利益放在心上,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欲望。这种行为常常导致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结果,对他人造成伤害和不公正待遇。
然而,犹念不仁的犹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,人们常常为了追求利益和成功而忽略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。这个成语提醒人们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,也要考虑他人的权益和感受。只有在彼此互相关爱和帮助的基础上,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和稳定。因此,犹念不仁的犹也是一个警示人们要保持善良和仁爱的成语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